關於脂肪的新發現

脂肪、心肺與失智:新研究揭示健康關鍵

我們過去常把脂肪視為健身的敵人,把有氧訓練當成燃脂的唯一手段,把失智當作無法改變的老化結果。然而,最新研究顛覆了這些印象,帶來了更深層的理解:不只是運動能幫助你燃燒脂肪,更重要的是,它能讓脂肪變得「更健康」。

這些科學新發現也說明了:有氧與阻力訓練的搭配是心血管健康的黃金組合,而規律活動對於預防失智更可能發揮關鍵作用。甚至連「一週運動五天」與「週末拼兩天」這種辯論,也出現了清晰答案。

脂肪不是壞人:運動能改變它的品質

如果你曾因為脂肪頑固不減而灰心,這項研究會讓你看到另一種希望。在這項研究中,研究人員比較了兩組性別、體重與體脂相近的肥胖者。其中一組人每週進行四次以上運動,持續了約 11 年;另一組則幾乎沒有運動習慣。研究人員抽取他們的皮下脂肪組織樣本(即皮膚下的脂肪),並進行生物學分析。結果發現,有運動習慣者的脂肪組織表現出下列健康特徵:

  • 血管密度增加

  • 粒線體數量上升(與能量代謝相關)

  • 有益蛋白質水平更高

  • 干擾代謝的膠原蛋白更少

  • 引發發炎的細胞數量較低

這些指標代表運動不僅能燃燒脂肪,更能改善脂肪的結構與功能,使其成為對身體更友善的能量儲存方式。

📌 研究補充說明:該研究為觀察性比較分析,研究對象約持續運動 11 年,採樣部位為皮下脂肪,進行組織病理與分子分析。

有氧運動:不可或缺的心臟守門員

我們知道阻力訓練能增強肌肉與骨骼,而像 BODYBALANCE® 或瑜伽這類課程也能改善身心。但針對心血管健康,最新研究指出:有氧運動仍是不可替代的核心。

愛荷華州立大學研究人員針對 406 位成人進行為期一年的隨機分組研究。受試者分為三組:

  1. 僅做有氧運動(每週三次,每次 60 分鐘)

  2. 僅做阻力訓練

  3. 有氧與阻力混合訓練

研究結果發現:雖然三組的體脂比例都有下降,但僅有「有氧運動組」在心血管風險指標上出現顯著改善。然而,研究主持人李德哲指出:若能採用「一半有氧、一半阻力」的混合方式,也能達到類似的正面效果。

📌 研究補充說明:此研究為 12 個月隨機對照實驗(RCT),以運動方式為自變項,觀察體脂百分比與心血管風險指標的變化。

預防失智:運動是最值得開始的一步

越來越多研究指出,失智並非完全命中注定。有一項突破性研究分析指出:近一半的失智症病例,其實可以透過生活型態調整來預防。

這些高風險因子包括:

  • 缺乏運動

  • 肥胖

  • 吸菸

  • 高膽固醇

  • 飲酒過量

  • 糖尿病

  • 社交孤立

研究強調:越早開始改善這些行為,預防效果越明顯。而在所有可調整因子中,規律運動被視為最有效的介入起點之一。

日常運動 vs. 只在週末集中運動:哪個更好?

對於忙碌的現代人來說,或許你也常懷疑:我如果只能週末集中運動,可以嗎?

研究人員針對 89,573 人的活動數據進行分析,透過手腕加速度計紀錄其運動分佈、時間與強度。研究評估他們罹患 678 種疾病(如精神、消化、神經疾病)的風險,並與運動型態做關聯。

結果顯示:

  • 不論運動集中於週末還是分散於整週,對健康的正面影響相似。

  • 與不運動者相比,所有運動者罹病風險明顯降低。

不過,研究者也提醒:將運動分散於平日,有助於養成長期習慣,對於持續性更具優勢。

📌 研究補充說明:此研究為大型族群運動模式觀察,採用穿戴式裝置與電子健康紀錄資料庫進行長期關聯分析。

你今天動了嗎?

這些研究的結論,指向同一個事實:運動不只是消耗熱量那麼簡單,它會影響你的細胞、脂肪、心臟、甚至大腦。

別再為了找「完美的運動時間表」而遲遲不開始。只要你開始動,不論今天你做了幾分鐘、做的是有氧還是阻力訓練——都將為身體帶來深遠的改變。

已加入購物車
已更新購物車
網路異常,請重新整理